大家在平时饮食中,常常会学到一些“健康饮食”原则,然后大家就会在未来的饮食中可能少吃或者不吃某些食物。其实这类饮食原则中,有的是不正确的,假如照着如此的原则去安排饮食,容易致使营养不好的。
营养是大家健康的基础,通过合理膳食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调查显示,重视营养可以使癌症发病降低30%-40%,但我在工作中发现,大家对营养存在着常见的误区。
误区1、需要多的营养就要紧
从类型上来讲,大家需要40多种营养素,有些量多一些,有些量少一些,有些是以克记的,有些是以微克记的。譬如蛋白质,普通人需要60-90克,重体力劳动者需要上百克。钙需要800-1000微克,铁15-20毫克。但不是大家需要量多的就要紧,量少的就无关紧要呢?当然不是,譬如蛋白质需要几十克,它是大家身体要紧的组成物质,大家的免疫力需要蛋白的支持;而15毫克的铁不足,同样会形成缺铁性贫血等,影响孩子的发育。
误区2、营养不是越多越好
"营养"不可以缺少,但绝不是越多越好。还以蛋白质为例来讲明"营养"适当的重要程度。成长发育中的儿童假如摄入蛋白质不够,就会干扰身高、体重与智商等多方面的正常发育。因此很多人除去食物摄入蛋白质以外,还吃一点蛋白粉等。但事实上,蛋白并非越多越好,吃多了就意味着浪费,多余的蛋白会代谢出去。而且,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质也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荷,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误区3、食物分好与坏
大家常常听到一些专家的看法,把食物分成好和坏。有些食物被说是垃圾食品,有些则被叫做万能食品。这是很不正确的看法。在营养上,大家把食物分成了五大类,第一是谷类和薯类,第二类就是动物类的食物,第三类是就是谷类和坚果类的,第四类就是蔬菜、水果,第五类就是纯能量食物。它们每一类都能提供大家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误区4、食物越贵越好
食物并不是越贵越好。一枚鸡蛋提供的能量要比一只鲍鱼高,蛋白质的含量差不多,脂肪、胆固醇的含量鸡蛋要比鲍鱼高,鲍鱼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鸡蛋的两倍多,鲍鱼的钙、铁、硒要比鸡蛋的多好多,但鸡蛋中的维生素A、B1、B2都比鲍鱼多,尼克酸含量差不多,维生素C两者都没。从数据来看,鲍鱼和鸡蛋的营养价值没太大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个别营养素的含量有所差别,但价格差别就大了。一只鲍鱼的价钱可以买好几斤鸡蛋,所以并非越贵的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越多。
误区5、四条腿的比不上没腿的
坊间时尚一种说法:"四条腿的比不上两条腿的,两条腿的比不上一条腿的,一条腿的比不上没腿的"。四条腿的指猪、牛、羊,两条腿的主要指鸡、鸭等,一条腿的指蘑菇等真菌类食物,没腿的指鱼等水商品。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四条腿、两条腿和没腿的都是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铁的含量差不多,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不太受青睐,但其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几种食物都高。蘑菇虽然脂肪和能量低了不少,但它的蛋白质、铁、硒、维生素A的含量都比另外三种食物少。
误区6、鸡蛋黄胆固醇高
不少人关心胆固醇的问题,我发现身边不少人吃鸡蛋的时候,都不吃鸡蛋黄,觉得它会使胆固醇增高。其实,大家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胆固醇,大家内部的胆固醇是1000毫克,从外部摄入的是500毫克,一个鸡蛋黄只含有胆固醇50毫克。而动物内脏,譬如大家吃的卤煮(北京小吃)里的内脏所含胆固醇量远远高于鸡蛋黄,不少人总是不吃鸡蛋黄,却狂吃一顿卤煮,你的胆固醇摄入更易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