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一。通过让儿童与图片对话,可以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练习,提升儿童在群体中的适应能力。

三。引导孩子表达不好的情绪。

活动筹备:故事课件、光盘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教师解说活动主题,激起儿童对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始时,学会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喜好,向孩子们解说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1、 老师将把课件一个一个地展示出来,引导孩子们读图讲故事。

一。教师引导孩子察看第一张图片并提问:

1) 照片里有哪些动物?

2) 它是从哪儿来的?

3) 你觉得它想去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孩子们赏析第二幅图片并提问:

1) 驴子遇见了哪两种动物?

2) 这两种动物的表情是什么?

3) 为何这两只动物跑了?

4) 你觉得驴子会告诉他们什么?

5) 他们会如何做?

三。教师引导孩子们赏析第三幅图片并提问:

1) 驴子、狗和猫又遇到了什么动物?

2) 这动物长什么样?

3) 驴子、狗和猫如何走?他们在干什么?

四。教师引导孩子们赏析第四幅图片并提问:

1) 船舱里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 小屋外面有哪些动物?它是什么表情?3) 你觉得它想干什么?

5个。教师引导孩子们赏析第五幅图片并提问:

1) 狼在做什么?

2) 当驴子、猫、狗和公鸡看到狼时,它们看着像什么?

6。教师引导孩子们赏析第六幅图片并提问:

1) 图片中的动物在干什么?

2) 他们的表情是哪种?

3) 他们要去什么地方?

(在活动的基础部分,通过对图片的察看和叙述,培养孩子们注意观察、仔细考虑、大胆表达的习惯,提升语言组织和完整叙述的能力。)

2、 引导孩子们把几张图片连接起来讲故事。(这个环节的安排是基于孩子们的察看和叙述。在这里,前一个环节的首要条件是层层深入,按部就班,有益于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叙事,为故事学习铺平道路。)

3、 带领孩子们看CD听故事。(通过看光盘,孩子们可以感觉到完整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觉到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人物心理变化的差异,增加故事的学习。)

4、 分组表演这个故事。(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们在不一样的角色中表演故事,这是对故事学习成效的考验,是对孩子们表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孩子们合作能力的培养。)

5、 讨论怎么样表达你的坏心情:“小朋友,当故事中的动物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歌会让它们感觉更好。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感觉好些呢?”

(通过讨论,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维持好的生活情绪,培养孩子好的性格特点,学习一些处置不愉快事情的办法。)

结论:请对你说的家人或好朋友怎么样叫你的心情更好,与他们推荐快乐。(活动结束时,将教育延伸到婴幼儿园,目的是让教育与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孩子关心身边人和事的变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