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出生时超重且长期摄入母乳的婴儿在成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研究职员对近7000名成年人的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了剖析,发现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与出生体重与母乳喂养的时间密切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体重每增加一磅,即450克,C反应蛋白的浓度就会降低5%。出生后母乳喂养3到12个月的人,体内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非母乳喂养的人低20-30%。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蛋白质。近期的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与一些心血管疾病有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子。
母乳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母乳喂养的特征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特别母亲的初乳具备丰富的营养,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1、初乳
所谓初乳,是指产后头几天的乳汁,质稠而带黄色,所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抗体、微量元素、钙磷、白细胞等免疫物质都比较多,比其他时间的母乳 抗病能力更强,对新生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要紧。
正确做法:早开奶
也就是越早喂奶越好。新母亲生完孩子稍事休息后,第1小时内就能开始给孩子喂奶了。让孩子多吸吮,不只能刺激胸部分泌乳汁,还可以增进母子之 间刚开始的亲子感情。
2、前奶、后奶
每次喂奶时,依据母乳分泌的先后,乳汁还有前奶和后奶之分。
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虽然看起来比较稀薄,却富含水分、蛋白质,这也让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无需额外补充水。
“前奶”未来的乳汁,变成了白色,比较浓稠,这便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能提供很多热量,保证孩子吃后不会常常饿。
正确做法:千万不要把最初的乳汁挤掉
也不可喂一会儿这一侧又换另一侧,要让孩子尽可能吃空一侧再换,如此才可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假如只吃前奶,孩子会比较瘦小;只吃后奶,又会 缺少水分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