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儿特别容易出现腹泻,这是由小儿的生理特征决定的。因为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假如夏季过多地进食饮料,稀释了胃酸,导致病菌比较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第二,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好的,致使腹泻;第三,幼儿成长飞速,需要足够的营养,小儿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季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是什么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包含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其中各种感染性腹泻占小儿腹泻的绝大部分。有人统计,约80%的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多随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因此,要使孩子不能病或少得病,小儿父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母乳喂养,母乳易消化,且含有多种酶和抗体。
2.注意饮食卫生,小儿用的餐具、奶瓶应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前都要用开水洗烫。
3.小儿断奶应选在凉爽季节,要渐渐增加辅食量,断奶不可以太快,增加的食品应从单一到多样,每次添加的食品要适当。
4.培养小儿好的卫生习惯,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哺乳期的妈妈在哺乳前除洗手外,还应清洗乳头。
5.腹泻时尚期间要做好隔离工作,小儿不要到公共场合,预防交叉感染。一般说来,患贫血、佝偻病、营养不好的的小儿容易患腹泻病。因此,增强机体抵抗力才是真的降低小儿腹泻的重点。
婴儿成长发育飞速,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物质较多,所以当每天奶量达到1000毫升或每次奶量达到200毫升时,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都要添加辅助食品(简称辅食),才能保证婴儿正常成长发育。为预防添加辅食引起肠道功能紊乱,需要遵循下列原则,即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每次只添加一种,适应一段时间,假如孩子食欲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再考虑添加第二种。假如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增加,性状异常,即应暂缓添加,等大便正常后,再从较小量开始。添加辅食不可以急躁,孩子患病期间或天气炎热时容易腹泻,应推迟添加辅食。
注意饮食卫生。病从口入,是指致病微生物总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夏天是病原菌滋生的季节,培养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加大饮食和饮水卫生对于预防夏天小儿腹泻是尤为重要的。除此之外要尽可能舍弃奶瓶,而改用碗勺喂奶,由于奶瓶容易污染,不容易清洗消毒,尤其是橡胶奶头,比较容易被病菌污染,致使小儿腹泻。如必须要用奶瓶需严格消毒,配奶前应先擦肥皂用流动水将双手洗净,不可以给孩子喝生水,及吃过多的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喂剩的奶液最好遗弃,以免变质。
饮食规律方面,1岁以前的孩子天天可以吃5餐,早、午、晚3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
1岁未来的孩子天天可以吃4顿,早、午、晚3次正餐,中间加一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致使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同时,父母应注意依据天气的变化随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防止孩子腹部着凉。
腹泻患者要消毒隔离。感染性腹泻小儿的粪便含有很多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空气、生活接触导致交叉感染,所以应该隔离腹泻儿童与非腹泻儿童。护理孩子前、换尿布后、处置吐泻物后需要擦肥皂用流动水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除此之外加大食具的消毒,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要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