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由卢光琇教授负责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和湖南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干细胞暨克隆技术研究上达到世界同步进步水平,并打造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打造了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39岁丢下“湘南第一把女刀子”的称号,从零开始做“试管婴儿”,再到涉足干细胞研究范围。2002年,卢光琇率领的团队,打造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打造了中国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
这意味着什么?十月18日上午,在坐落于长沙麓谷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著名的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教授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在干细胞暨克隆技术研究上,达到世界同步进步水平。
“爸爸早年留学美国,师从遗传学家摩尔根和细胞学家威尔逊,摩尔根的《基因论》就是他翻译的。” 79岁的卢光琇,步履轻盈,思维敏捷,语速飞快。谈到爸爸时,语气中充满深情和敬意。
卢光琇的爸爸卢惠霖是国内著名遗传学家,一直苦苦寻求怎么样通过遗传优生来提升中华民族素质。1978年,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这个消息给卢惠霖带来很大的激励,他感觉自己一直追寻的问题终于有了达成的渠道。
“根据爸爸的设想,人类生殖工程将分三个步骤: 第一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然后是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最后是在配子和胚胎水平进行遗传学改造的研究。” 卢光琇说,正是爸爸面对面将她领进了人类生殖工程研究的新范围。
全国第一个精子库打造,湖南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国内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卢光琇在辅助生殖范围获得巨大成功,获得“中国试管婴儿之母”的美誉。然而,卢光琇的目的已不止是解决不孕症,她更大的梦想,是根植于心的健康中国梦。
“伴随科技的进步,大家意识到,只有在人的胚胎干细胞建系成功的基础上,才能最后达成爸爸生前拟定的人类生殖工程的第三步目的。于是大家开始朝着这一目的前进。”卢光琇说。
上个世纪90年代,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全新的范围。卢光琇在加拿大学习时,接触到了老鼠的胚胎干细胞,她决定回来要从事人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以此用于基因治疗。
回国后,卢光琇先后跟几个学生说到这个课题,但他们都怕做不出来不可以毕业,望而却步。 直至1999年,博士林戈和他的同学谢长青同意了这个挑战。林戈是卢光琇的小儿子,也是这个家庭追求遗传优生提升人口素质的第三代。
干细胞研究的困难程度比当初做试管婴儿的困难程度更大。实验过程中对无菌需要很之高。卢光琇透露,刚开始,所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一到夏季就去世了,连续3年都是这样。花了非常大功夫才找到罪魁祸首是“支原体感染”,然后再想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长达数年的研究过程中,类似的困难层出不穷,未知的空白点需要一个一个去攻克。
“我性子急,也常常跟他们拍桌打椅。”卢光琇笑着说,两个学生没少挨她的骂。遇见困境时,学生没信心了,她就在后面推着他们走。可能无人能像她一样,对于自己所做的科研,抱有至死不渝的决心和信念。最后,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做出来了。
卢光琇介绍,到现在为止,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胚胎干细胞库。
“人类刚开始就是一团细胞,通过分化,发育形成身体器官,因此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可以解决人体不同器官的疾病。” 卢光琇介绍,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可用于治疗病毒和药物等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脏遗传代谢疾病等多种肝脏疾病。目前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制剂已经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复核,各项技术申报了专利。
“假如说辅助生殖技术造福10%的不孕夫妇,干细胞技术却可以惠及整个人类。”卢光琇说,爸爸80岁开始搞试管婴儿,自己还不到80岁,还可以继续搞科研。以后,她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干细胞研究范围。
(文/苏莉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