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进步家政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变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备要紧用途。”今年全国两会,刘桂凤代表就此社会热门,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家政公司管理提升保姆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的建议》。

家政服务亟待规范管理

“我查阅了不少法规,未找到专门保障雇主或保姆权利的法律条文。现在,国内很多行业皆有法律法规,但家政行业却一直没有关法规和细节约束。”刘桂凤建议,有关部门应研究家政服务行业立法,明确家政公司、保姆和雇主三方的法律关系,使家政服务行业的管理有法可依。

“整顿家政行业,应大力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刘桂凤建议,制定家政服务的行业准则和地方标准,提升服务水平;严格需要家政公司需要有证有照拓展业务,搞好保姆的岗前培训、备案管理;拓展技术、水平定级的服务标准和薪资标准,特别需要保姆需要持身份证、体检证及上岗证服务,坚决杜绝未培训和无证上岗。

“现在,不少家政公司虽有网站,但内容多是花哨的宣传,未登记旗下保姆信息和服务评价,雇主也不可以挑选适合人选。而且,家政企业网站颇多,参差不齐,难保服务水平和雇主、保姆的安全。”

为此,刘桂凤建议,推进“网络+家政”模式,建设各区域统一的家政服务平台。审核合格的家政公司实名登记旗下保姆信息,填写服务步骤,并引进网站评价系统,待服务完成后,雇主可对家政公司和保姆评价、打分。通过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便捷业主查看、选择和购买服务,使保姆放心面试、雇主放心聘用。

“因为对家政服务的需要量愈加大,配套的监管细节应准时跟进。”刘桂凤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是推进家政注册制,坚持常规化检查,坚决取缔无证、无照和非法家政中介,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准则化建设;二是严格需要保姆需要经培训、考试和卫生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让市民安心享受标准化服务;三是打造保姆上岗服务标准监督机制,针对雇主的评价状况实行绩效薪资,督促保姆高标准服务;四是坚决对“黑户”保姆严查、严抓、严罚,维护雇主合法权益,确保雇主人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