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症状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因为儿童很难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降低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略,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因此应当看重对儿童中耳炎的认识和科普。对于儿童来讲,需要注意感冒时要察看有无耳痛、流脓表现。平时应该注意儿童听力表现,看电视的声音是不是过响。要积极处置鼻腔鼻咽病变,儿童有夜眠打鼾表现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衰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渐渐降低,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耳痛是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容易见到表现,常为耳深部痛,渐渐加剧,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和咳嗽时耳痛加剧,小儿多因此烦躁不安、夜不成眠。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立即缓解。慢性中耳炎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可多可少,有时可伴有出血,有臭味。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穿孔,有时可以察看到鼓室内或外耳道肉芽或胆脂瘤上皮。听力检查一般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听力衰退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容易见到表现。耳闷感和耳鸣也是本病容易见到临床表现,按捺耳屏可暂时减轻。检查发现鼓室负压引起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或琥珀色,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
儿童中耳炎的病因
儿童容易见到感冒后引起急性中耳炎,长期鼻炎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也是急性中耳炎的好发缘由。绝大部分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也是长期鼻炎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慢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外耳和鼓膜的外伤也可引起慢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细菌经鼓膜通气管进入中耳也会引起慢性中耳炎。
同时,大多数儿童中耳炎的病因都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腔后方鼻咽部的侧面,另一开口坐落于中耳腔,正常状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保持中耳炎的正常重压,同时咽鼓管的纤毛运动将中耳腔的液体和细菌排出中耳炎。当鼻腔鼻咽部病变时,咽鼓管口受压,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各型中耳炎。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咽鼓管肌肉缩短无力,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发病率较成人为高,腭裂患儿更易患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的害处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中耳炎假如治疗不彻底或不可以准时治疗,不只会干扰到孩子的听力,同时还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及记忆力产生影响。目前,大家就一块儿说说儿童中耳炎的害处吧。
1、听力衰退。听力降低、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变(变位性听力改变)。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降低而由父母领来就诊。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高烧等肢体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降低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类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略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第三出现。
4、流脓。一般在患病4-5天后,体温降低,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降低仍存在。
儿童中耳炎的治疗
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导流及病因治疗。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锐抗生素。
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咽口肿胀,以利导流。同时应该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并全身支持治疗。鼓膜穿孔前局部可用苯酚甘油滴耳以消炎止痛,因为该药对中耳粘膜有腐蚀性,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如症状紧急,鼓膜明显膨出,经治疗后没有明显缓解,可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导流。鼓膜穿孔后应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感染控制后,穿孔多自行愈合。
确定炎症消退而穿孔长期不愈转为慢性中耳炎者,可作鼓膜修补术。同时应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手术等。小儿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慢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包含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依据不相同种类型使用不同办法。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变中耳通气导流及病因治疗。
鼓膜穿刺及鼓膜切开在小儿中不常用;对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小儿应作鼓膜置管术,通气管一般留置半年以上。鼻腔用麻黄素或激素滴鼻维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短期可服用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治疗。
儿童中耳炎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一般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治疗中耳炎有不少应该注意的事情,那样,中耳炎的治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大家来看一看儿童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注意的地方:
1、茶叶里含有很多的鞣质、咖啡碱和茶碱,不只影响药物吸收、减少疗效,而且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2、果汁、可乐中含有很多的糖分,可中和药的苦味,消减药的刺激用途,因而减少药物疗效。果汁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C,其酸性可减少碱性药物的疗效;影响维生素B族、铁、铜、锌的吸收;假如与一些药同服,会使儿童尿中的析出结晶,增加肾脏负担。
3、胡柚、橙子、佛手等的果汁含有些特殊物质,可抑制肠壁细胞酶,使药物产生首过效应,即药物用途成倍增加,致使中毒。
4、奶类饮品与药物同服时,可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奶类中的蛋白质可与钙类制剂形成凝块,不只影响吸收,还会加重胃肠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