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请个保姆或钟点工,来家照看老人、孩子或做家务,现在已成为不少家庭的一同选择。那样,怎么样防止保姆或钟点工“带病上岗”?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为此,他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对家政服务从业职员的健康管理体系进行健全。

“家政服务从业大军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朱同玉在提案中指出,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和二胎家庭的增多,家政服务已渐渐成为刚性需要。但,针对家政服务行业从业职员健康准入资质的需要,却仍然不够专业且不拥有强制力。除此之外,也尚未依据家政职员职位分类打造科学的管理体系,并缺少统一监管。

提案称,上海历经多年的探索,也曾数次讨论打造行业健康体检标准,但因缺少专业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建议、行业建议不拥有强制力等很多缘由,家政职员的岗前体检工作一直没办法得到有效推进与落实。这就可能带来家政服务从业职员“带病上岗”的隐患。

“伴随人口的密集流动和疾病谱的改变,艾滋病、乙肝、结核及其它新发与再现传染疾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范围中新的威胁。”朱同玉觉得,在家政服务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同样隐藏着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城市健康运行导致紧急威胁的隐忧。因此,健全专业的行业健康准入标准与科学的监管体系,对促进行业健康进步,维护社会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极具要紧性与迫切性。

基于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拟定统一的行业健康准入标准。

建议各地公共卫生保障机构尽快结合当地区实质,拟定家政职员的健康准入标准,重点聚焦影响城市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成人两性疾病的筛查。现在,上海已由上海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同组织专家,拟定了上海家政服务从业职员健康体检标准的草案。建议国家层面组织有关范围的专家,拟定权威统一的指导建议。

第二,积极推进立法,健全行业准入监管体系。

建议将家政服务从业职员行业准入的健康资质纳入立法计划,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强制需要从业职员同意专业与规范化的健康筛查。同时,打造健全统一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加大对从业职员健康情况的动态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管与自律用途。

除此之外,建议中央与地方财政参照从业职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模式,给予肯定的扶持,以确保这项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举措落到实处,进一步有效地防范重大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