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阳区城阳街道的房淑叶天天都要到残疾人李家谭家为他做午饭。29日上午,记者在城阳区城阳街道获悉,该街道拓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享遭到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已有39人,现在每年投入达15万元。

39人享受居

家托养服务

29日上午11点,城阳区城阳街道东汪疃社区居民房淑叶来到邻居李家谭家,为他做午饭。半小时后,热腾腾的白菜豆腐端上饭桌,房淑叶趁李家谭吃饭的空隙,又把房间整理一新。李家谭是智商一级残疾人,生活基本不可以自理,有了房淑叶的照顾,状况大为改观。

据该街道民政办员工介绍,根据智商残疾、肢体残疾等重度残疾标准,该街道选定了39名低保家庭的残疾人,财政出资为其购买居家托养服务。“大家为每位残疾人选定一名服务职员,天天为其提供1小时的家政保洁、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这类服务职员多为"4045"职员,也为他们提供了肯定的收入,达成了双赢。”员工说,根据每个人天天10元进行补贴标准,该街道每年为此支出约15万元。

7处康复中心

提供康复好去处

为了让残疾人活动有场地、康复有去处,该街道还打造了7处康复服务站。坐落于小北曲社区的服务站面积60平米,配置偏瘫康复器、助行器、四角拐等基本康复练习器具15件,可以进行肢体残疾康复、精神康复等方面的治疗。

在社区一级,该街道打造了后桃林、西田、皂户、北曲后、北曲前、后田等康复服务站,辐射周围区域。这类康复站均设有10多种康复设施,附近社区的残疾人可以就近前往。

3种方法让残疾人

回归社会

针对残疾人自卑、不喜欢对外交往的特征,城阳街道用“走进来”、“请出来”、“动起来”三种模式帮助残疾人重新回归社会。

第一,通过“走进来”的多类别服务满足残疾生活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享受服务职员的上门服务;提供平时探视服务,社区干部通过电话或上门进行慰问,知道残疾人的身体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难点等。第二,搭建平台将残疾人“请出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把部分残疾人从家请出来积极参加像下棋打麻将、图书阅览、健身娱乐等社会活动,并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教育、精神慰藉、保健讲坛等专项服务。同时,鼓励残疾人“动起来”,组建社团彰显残疾人健康活力。吸纳残疾人参加老年协会、太极拳队、门球队、柳腔队、舞蹈队等组织的活动,使残疾人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