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母亲不了解该如何清洗新生孩子的五官,用什么,如何做,都是首次。不做不可以,做错了更不可以。孩子面对新环境还不适应,难免出点小麻烦,如果是小小的双眼鼻子出了问题,母亲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孩子更需要你精心的照料。

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征

1.头面部

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因为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伴随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将来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因为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双眼: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多数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可以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不然就会有内斜的可能。

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见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菜鸟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渐渐消失。

耳:耳软骨发育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面声音。

怎么样护理新生孩子的头面部及五官

1、脸及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洗

筹备用物:婴儿专用脸盆一个。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头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壶一把、盛污物的小盘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操作办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预防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眼睛。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接着洗头。先将婴儿洗头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双眼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

洗闭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必须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置一下即可。

因为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打造尚不健全,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置不当,紧急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必须要轻柔,最好使干毛巾吸干水份。

2、新生儿五官的特殊护理

眼部护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筹备用物:护理篮内放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当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需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边,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双眼。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法冲洗对侧双眼,冲毕眼睛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

筹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块,眼药水利福平或0.25%氯霉素、盛污物小盘一个。

操作步骤:操作者先冲洗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眼睛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双眼。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注意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开瓶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鼻部护理:
 
新生婴儿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见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愈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导致新生儿鼻堵的主要原因。

筹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操作步骤: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它拔出,或用软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耳部护理: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紧急者可致外耳道疖肿。因为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非常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均无效。总之,假如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缘由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肯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准时去医院就诊,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须治疗得当,此症愈后好。

筹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所需药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操作步骤:操作者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维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以免刺激迷失方向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好的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不需要做口腔护理,仅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维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

筹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治疗碗一个,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壶1个,小毛巾两块。

操作步骤:做口腔护理前,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预防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依据需要涂药。注意做口腔护理时用的物品必须要清洗卫生,经过消毒方可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预防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预防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导致窒息。

另外前文中说到新生儿口腔内长“马牙”,“马牙”是什么问题呢?原来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将来牙胚脱离牙板成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类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的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些被排出而出目前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因为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什么地方理,随牙齿的成长发育,“马牙”或被吸收或自动掉落。

“马牙”切禁忌使用未消毒的物品去处置,过去有一位老奶奶看孙子长了“马牙”,用布蘸水去擦,结果擦破导致口腔糜烂,高烧不退,后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母亲们切勿重蹈覆辙,特别要说服家里老人正确对待“马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