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作为传统“保姆”进步起来的行业,从业职员以下岗、失地、外来农民工和农村中老年妇女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为主,入行门槛低,流动性大。


“虽然社会有很多需要,但‘伺候人低人一等’的旧观念依旧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存在。”徐绪卿剖析,再加上家政职员的社会待遇如养老保险、医保等问题,导致很多从业职员游离在劳动合同以外,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这类原因致使这一行业社会地位不高,不少人不想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一些从业者也是把它作为就业的最次选择和无奈之举。


“一方面,家政服务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很多从业职员,尤其是中高档人才;其次是传统观念及现实地位致使该行业吸引力不足,想从事这一行业的职员有限,面临从业队伍老化、后劲不足的困境。”徐绪卿说。


人才培养培训的规范缺失


现在,全国统一的家政服务职员的培养培训大纲及教程滞后,我省也没统一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培训课程是依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来设计,已经过时而且不太适用。


“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徐绪卿说,现在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课程数目、专业教程不少,但多借用资格鉴别考试用书,很多内容陈旧、核心技能提炼不够,实用教程缺少。而且由于培训时间有限,技能水平不高。


另外,职业技能鉴别工作没同步跟上,资格体系也不完善。现在只有“家政员”,没“家政师”等高级职位。徐绪卿说,浙江树人大学和省考试院正在协商开设家政方面的本专科自学考试,拟通过“浙江家政管理资格证书考试”,培养“家政师”,提高从业职员素质。


应付


入学补助、入职奖补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为吸引学生积极考试报名家政类专业,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家政服务业,我省推行了入职奖补等一系列勉励举措,如对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工作满5年的高校、高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给予2万至4万元的奖补;对毕业年度内大中专毕业生到家政服务业中小微型企业就业的,每年给予个人就业补贴等。


各地各有关学校也采取免学费、奖学金、助学金等手段,吸引和鼓励学生考试报名家政服务类专业。譬如台州对就读家政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按困难生享受补助的基础上,每年再补助1000元。义乌市对家政学员不只免交培训费,还能享受200元的午餐补贴。


现在,我省已初步构建了两方面家政服务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平台和机制。


一是省市县校多级培养培训体系。我省已确定了12所高职院校、30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骨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平台,以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家政人才培养培训格局。


其次,去年组建的省家政人才培养培训网盟,正在建设“现代家政服务全步骤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家政人才培养培训综合平台。


徐绪卿建议,适合拓展大中专学历教育,进一步扩大“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考等多种形式灵活培养家政类人才。继续推进“自学考试+考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家政从业职员的职业资格体系。


同时,大力推进订单式、基地式、合作式等培养方法,拓展针对高档市场的月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项目。可以推进学校与医院、敬老院、家政机构、康复机构、物业公司等企业对接,畅通校企合作途径,加快培养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