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昏哭闹?
新生孩子一到黄昏时,就变得烦躁,爱哭闹,并伴有集中进食的现象,如何哄也非常难让孩子安静下来,容易见到于3个月内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大家就叫做孩子的“黄昏焦虑症”。
一般,哭闹过后跟随的就是较长期的睡眠。(其实,咱们可以理解为是孩子由于要睡很长时间,所以就需要多多的抱抱、多多的哺乳与安抚。)
所谓【集中进食】指孩子几次吃奶之间间隔的时间非常短。就是,孩子吃几分钟奶,扯开去,烦躁地哭一下,再吃奶,扯开,烦躁地哭,有时甚至会持续几个小时。
为何孩子会在黄昏时哭闹?
3个月内的孩子,是对黄昏焦虑表现得最为敏锐的。一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孩子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没办法放松下来,又很难入睡;二是刚离开母体一时不可以适应,只“记得”在母亲肚子里时,这时都是母亲走来走去活动比较频繁的时候。
其实,大家成人到了傍晚,也会感觉疲倦、劳累,但由于成人可通过各种方法弱化这种状况,所以影响不大。但小孩子则由于神经发育不完全,还不可以排除黄昏疲倦重压,所以只可以用哭闹表达我们的不爽,没办法安心吃奶,不愿乖乖睡觉,需要更多的安抚与哺乳,需要耐心与呵护。
吃奶粉的孩子也一样,在黄昏时也需要更多的吮吸与抚摸,而不是喝到更多的奶。孩子需要被抱着,像是在母亲肚子里时一样走动,需要“讨好”!
这类都是正常现象!
遇见如此的情况,很多母亲都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我的奶不够孩子吃?是否自己吃的食物影响到孩子了?是否自己做的XX事儿影响到孩子了?(此时开始深思自己做过的每件事儿……)孩子是不是吃够了?
其实,这与抚育方法和奶水没任何关系。不需要去找问题,只须安抚孩子就好。让孩子想吃多长时间就吃多长时间,想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吃。不需要想太多~
怎么样安抚孩子的黄昏哭闹?
换个角色
让宝妈在劳累一天后休息一下轻松一下,改由宝爸来伴随孩子、安抚孩子、抱着孩子,和孩子对话。
换个环境
可以在孩子天天开始烦躁时段前一点外出去,散个步,或者就在外面坐坐。
转移注意力
用唱歌,哼鸣,说话,喃喃低语,嘘嘘,听音乐,用白噪音等方法吸引孩子注意力。
换个安抚方法
可以走路,摇摆,轻轻跳舞,都是很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以身体接触来带动孩子。
抚触
给孩子洗澡,或是做抚触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