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后,很多留校的大学生又开始四处探寻兼职机会。日前,记者相继采访了3所大学的10多名在校大学生,他们分别讲述了过去兼职时的让人骗历程。为此,本报提醒-- “你回家吗?”“你找到工作了吗?”7月的大学校园里,这两句话成了同学们见面时的常用话语。 在学校饭店、宿舍楼显眼的墙壁上,张贴着各种招聘小广告。“有时在校园里转一圈就能接到五六张如此的小广告,其中有一部分是中介公司、家政服务部提供的。”一个同学告诉记者。 拖延时间赖账 提起兼职,大二女孩小A说她肺都快要气炸了。 据她介绍,今年4月份,她在一家里介公司交了50元报名费,中介公司给她介绍了一份到饭店刷碗的工作,需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一个月200元。小A觉得没办法同意如此的工作,而家政服务部觉得他们已经为小A介绍过工作了,从那时起至目前,家政服务部都没再为小A介绍过其他工作。小A曾多次拨打电话过去询问,他们称假如需要介绍工作,需另交介绍费。 白白辛苦1月多 小B是大三的女孩,提起首次做兼职就让人骗的历程,她到今天仍然记忆犹新:去年暑假,经熟人介绍,她来到一家里介公司做家教。初次见面,中介企业的负责人很热情,他们介绍说这里的家教专门给上小学的孩子教授语文、数学、英语,讲课1个小时有20元报酬,由他们联系好孩子和上课的地方,但有个条件,不可以与孩子的爸爸妈妈见面。 小B当时感觉条件很好,就答应了,并根据中介企业的需要,当场交了50元的报名费。小B需要中介公司开一个收据,但他们说:“大家的收据不在公司,我已经将你的名字及付款数额全记录在案了,你放心吧,到月底就能领薪资了。”小B说:“我当时信以为真,就开始给孩子当家教。但到月底后,他们说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没付钱,要我放心继续教学,我又继续教下去。后来,我终于从父母那里获悉,父母早已经将钱交给中介了,然而,中介的人一直说没收到。我坐车去要了多次都没结果。我计划到有关部门投诉,但我手里又没证据。拖到目前,不了了之。” 中介与用人者演双簧? 小C是大二的学生,去年寒假即将来临时,她不计划回家,想找一份兼职工作,在同学的介绍下,她来到一家里介公司。据中介企业的员工介绍,他们那里可以介绍各种各样的工作,只须交70元的“预定费”,中介就会在一年之内的有效期为你介绍工作。当时,他们郑重许诺:“大家这里很讲信誉,肯定能为你们介绍到适合的工作。” 小C觉得他们的话可信,交了70元钱,并需要介绍一些合适于学生的工作,譬如家教等。但奇怪的是,中介开给小C的收据上仅写着50元,小C立即质问,而收费的员工讲解说:“另外20元是手续费。”中介开了一张介绍信给小C,让她到一家公司去报到。可是,当她依据中介提供的那家企业的地址找到该公司时,负责人却告诉她,他们的招聘早已结束。 工作3天被“开排” 今年3月份,学生小D向昆明一家政公司支付了80元的中介费,公司答应负责帮她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小D把所有些期望都寄托在家政公司身上。 一个星期后,经过家政企业的介绍,小D来到一家服饰厂。这家服饰厂称自己招聘开单员,月薪是800元,包吃包住。小D感觉待遇还可以,就决定面试。非常快,这家服饰厂就公告她去上班。到该服饰厂上班时,有关职员需要小D先付200元的押金,说将来走的时候会退还。小D交了押金后在这里负责开单工作。但不到3天,服饰厂的负责人就说她“开单速度太慢,而且常常开错单子”,并以此为借口将她辞退了,押金也没退。小D说当时没意识到应该与服饰厂签订书面协议,他们也没将押金收据给她。 骗你没商量 学生小E觉得:作为大学生,大家绝大部分都年满18岁,应该为家减轻点负担。虽然对大家这类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赚钱不是最重要目的,积累求职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才更要紧。然而,很多用人单位正是看中了大家的这种心理,将大家当成了便宜劳动力。 小E告诉记者:“一次我做兼职时,明明谈好1个月300元,但,尽管我脚踏实地地工作,按时上下班,可到了月底,工作单位告诉我说工作中出现了某种失误,要扣薪资,最后,拿到手的薪资除去吃饭及往返的车费外所剩无几。”小E无奈地说:“遇上这样的情况,虽然白白辛苦了一个假期,但经验还是学到了不少,获悉了社会上五花八门的陷阱。” 让人骗的感觉 学生小F说:“对在校大学生来讲,比较合适的工作就是做家教,一星期做上两份家教,而且不影响学习,相对一些跑营销的同学,清闲得多。其次,对于父母来讲,他们也期望替孩子找到好老师来指导学习,而这两者之间,中介机构起了非常不错的桥梁用途。然而,‘僧多粥少’,要找一份合适大家做的工作特别难,很多学生只有将期望寄托在中介身上。譬如说,中介假如提供一个工作职位,可能为这个职位交报名费的人不少于20人,但中介公司并不说明这种情况,而是不断郑重地向前来咨询的同学承诺:‘放心吧,大家肯定能为你介绍到工作。’但交了报名费将来,最操心的不是中介,而是学生。打了10来个电话、跑了几个来回,有时假期过完了,中介公司还没为大家介绍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大家所有些花费都来自爸爸妈妈,本计划交了报名费后,一个假期可以赚回来,可最后却血本无归。整个假期不可以回家,还惹得家人替大家担忧。” 被骗也无奈 学生小G对大学生在兼职时被骗谈了一些怎么看,她觉得,这是一个怪圈,她曾听说过很多同学在兼职时由于没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当拿不到薪资或交了押金退不回来时,却没办法进行投诉。大伙都意识到做兼职时存在如此那样的陷阱,然而,却不停地有学生被骗。 兼职的学生想找一份工作很困难,而有些用人单位正好借此来要挟大家,当大家需要签订劳动协议时,他们觉得兼职是一个短期行为,根本不计划与大家签,并且还威胁说:“你不想要这份工作不再计较,反正有很多学生还等着做呢。”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学生只有同意了。大伙形成不了一种自我保护的环境,总有即便不签任何书面协议也想做兼职的同学。所以,这类骗局一直换汤不换药地在不一样的同学身上重演。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那样,做兼职的大学生要怎么样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有关部门。 劳动监督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提醒计划做兼职的大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空口无凭,手中要存有肯定的有效字据。到职介所报名时,要先看他们是不是有《劳动执法年度审察合格证》、《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交报名浪费时间,必须要请他们开发票或有效收据。学生的兼职是短期行为,一般用人单位不会与学生签订正式合同,但工作之前,学生必须要与工作方签订临时务工协议。另外,依据有关规定,除去一些特殊行业外,用人单位不允许收取押金。(完)(钱英 蒋琼波)
日前,济南有关方面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济南有358家涉及家政服务的公司,其中专营家政服务的有207家,但多数经营不善,很难为继。业内人士剖析觉得,档次低、规模小、信誉差,诸这样类制约家政业进步的原因还远远没解决,家政业“瓶颈”亟待打破。 济南7月6日成立的首个“家政服务超市”——“暖心家政服务超市”,成立半个多月以来,天天能接到三四十项业务。据其客服部主任陈冬梅介绍,该中心和济南总工会联合打造了培训基地,对想从事家政业的职员进行合法的免费培训。这类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职员毕业后,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如该超市有高级月嫂十几名,尽管每个人月薪在1000元以上,却非常受喜爱,现在该公司这类高级月嫂已被“预定”到了明年十月。据记者知道,在不少地方,月薪三四百元的低层次家政服务职员,清闲得非常。有不少家政服务机构自己很难存活,不能不和房地产服务、信息咨询等业务连在一块。陈主任觉得,提升服务的档次和水平,是搞好家政服务业的一个必要首要条件。 济南妇联一位负责同志觉得:“大体上,济南的家政业还处于发育期。”她介绍说,现在济南的家政公司绝大部分规模不大,只能提供中介性质的服务,对家政服务职员和用户都非常难提供优质有保障的服务。据了解,在358家家政公司中,注册资金30万元以上的只有5家,有些注册资金仅有1000元。“没形成规模,没形成驰名品牌,是济南家政业的一个缺点。” 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市民。在泉城广场,同意采访的5名市民中,有3人声称对家政服务不信赖。他们声称,假如有知名的品牌,他们或许会选择家政服务。据记者知道,现在社会上的确有个别家政服务机构存在不正当经营的行为,以至于影响了整个家政服务业形象。目前,市民的消费心理渐渐成熟。家政服务的准基础知识槛偏低,但用户选择家政服务比购买产品更重视品牌和信誉度。一位业内人士觉得,塑造驰名品牌,重塑业界好形象,走职业化和企业化的路子,是兴盛家政服务业的必然走向。 一项调查表明,济南城区家庭有家政服务需要的比率占到60%。服务项目集中于卫生保洁、月子护理、照顾孩子等,家庭秘书如此的高层次服务也有需要。因此,家政服务业市场广阔,大有可为。突破制约进步的“瓶颈”,形成有特点和有知名度的品牌,是省城家政业最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完)(记者 吴允波)
责任编辑 魏晓萌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