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海华见习记者赵娟)“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现在提出哪一个,都成了全国叫响的劳务输出品牌,为陕西乡党带来滚滚财源。记者昨日从省教育部门获悉:在这3个品牌基础上,我省又借用职业教育着手培养开发“秦巴茶艺”和“渭北技工”两个新产品牌。
据悉,陕西现有农村劳动力1363万人,按土地保有量计算,农业劳动力仅需450万人左右,现在长期在外务工者约220万人,还有近700万人需要转移和输出。省委、省政府为此确立了“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为我省3个劳务输出品牌,经过一段时期进步,现在这3个品牌已在全国悄然走俏。
素有“婆姨甲天下”之称的米脂县,原来每年有4.6万名中年轻人妇女在家待业,我省借助“米脂家政”品牌成立家政服务学校,培训她们学习包含公关、营养卫生与家常烹饪、幼儿抚养等专业课程,并获得家政员证书。现在,已有上百学员走出山沟顺利就业,成为北京等大城市家政需要的“香饽饽”。
“蓝田勺勺客”的说法可谓家喻户晓,“蓝田厨师”被确立品牌后,我省即借助职业教育形式广招名师提升技能教学水平,探索技能鉴别、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现在,蓝田主打厨师培训的职校就达7家,近年全县向外输出的7万劳务大军中,厨师就有近3万人,“勺勺客”每年赚回的劳务收入达3.2个亿。
国内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区借助“杨凌农科”品牌,使其常识分子群体完成了从“穷教书匠”到“科技富翁”的转变。去年全区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达12亿元,向周围示范辐射效益也从1997年的2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00亿元。
针对我省瞅准的“秦巴茶艺”和“渭北技工”两个新产品牌,省教育厅作出决定:借助现有高、中职技校条件扩大招生规模,3年内建成70个县级职教中心,并以此拉动乡、村农技校建设,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农技校60个,形成县域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互联网体系;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村级农民夜校为辐射点,广泛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坚持借助节假日拓展“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的“三学”专题培训,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节日参加培训,节后进城务工。力争到2007年,使全省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常见得到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50万人。

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学员在省妇联经过一个月培训,27日成为我省首批中级家政员工。她们修满44门课程,并通过了理论和实践考试,获得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一个月培训中,学员们学会了烹饪、家庭礼仪,会简单的电脑、外语、插花、茶艺,学会了家庭教育和特殊人群护理等常识。省妇联将于本月30日10时在省妇女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召开首届中级家政员工毕业用工洽谈会。